隨著70年代經濟發展,環保議題陸續而生,民國89年臺灣公布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」,並同步設置專責單位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基金管理會」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擺脫過去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,這20年的時間除完備組織制度、建立產學相關調查整治技術,最重要的全盤掌握全國土水污染現狀,逐步完成整治目標。
環保署多年來一直為臺灣這片土地默默努力,全臺各類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,已經高達80%完成改善,其中包括上千公頃的農地完成解除列管。在下一個20年,除了保育這些整治完善的土地不再被污染外,更要開創,以結合基礎技術、創新創意與開拓國際市場,引領亞太地區落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綠色及永續性整治。不論是技術、工法、策略或管理方式,都需要不斷地引進新科技,透過監測及預警機制,採用大數據預測分析及早發現並防治。實踐預防勝於整治的理念,並發展健康風險管理制度與污染土地再利用機制,讓完成整治的土壤回復後創造更高永續土地使用價值。
在國際上,臺灣連任6屆亞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主席國,透過訓練、講習並引進歐美國家之技術,經過本土化可行性測試後,在臺灣使用並推廣至東南亞,擔任亞太地區的樞紐角色。近10年更是活躍於國際,與美國、韓國、菲律賓、越南等國家,建立交流合作管道,並於土壤及地下水評估、整治、技術與法規,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,促進環保產業海外輸出,成為國際土水防治與整治不可或缺的要角。
因應全球氣候變遷,國人環保議題抬頭,慢慢改變生活型態,環保署近年擴大推廣「全民綠生活」,從小扎根環境友善觀念,小樹苗也能長成枝葉茂盛的大樹,環保署邀請您一同閱讀此書,傾聽大地看見萬物迴生,邁向永續、共創未來。